色差仪检测纱线色差管控其颜色的一致性

纱线是纺织行业常用的一种原料,其颜色品质是保证纺织品外观颜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纱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众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色差缺陷,影响纱线的使用。本文介绍了色差仪在纱线色差检测与颜色一致性管控中的应用。

纱线

纱线色差产生原因:

有色差的纱线也称黄白纱。纱线色差可分为本色色差和染色色差。本色色差就是产品在着色前显现的色差。染色色差就是产品在着色后才能显现的色差。

本色色差产生的原因是:配棉工艺不合理;清棉工序混棉不均匀;各工序没有保证先纺先用;锭速级差引起的长片段和条干引起的短片段的捻度差异。

染色色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产品中掺有异性纤维或原棉成熟度差异过大,致使纤维着色能力不同而产生染色色差。

通常纯化纤纱由于化纤原料颜色单一,故色差较小。涤棉、粘棉纱等化纤与棉混纺纱线色差也较小。而棉型纱线极易产生色差。我国是产棉大国,由于各个省份、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棉花的颜色差异很大,即使刚采摘的同品种的籽棉,由于成熟度的不同,颜色也有差异。棉花色泽是评定棉花品级的首要指标。色差一般对同一批号的纱线而言,不同批号的纱线没有可比性。色差仅凭肉眼就能看出来,不明显的需借助荧光灯来观察。色差纱线对印染布和色织布等色布影响很大,会产生上色不匀,染色条花,产生染色色差,有损织物外观等质量问题。因此,控制纱线色差是纺纱生产中的一个重点。


色差仪检测纱线色差管控其颜色的一致性:

在光与物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定向透射和散射透射以及光吸收等,其中每种成分的特定组合取决于光源、物体的性能及几何关系。当人们在观察一种均匀有色物体时,会注意到其颜色以及光是如何从物体表面反射的。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产生镜面光泽、纹理、图像清晰度光泽等。由于光源、物体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光源的漫射和定向性能、观察位置以及光源与样品、样品与观察者之间的特定几何关系。由于样品表面的结构特性不同,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透射率,因此照明的几何条件对颜色测量的结果会有很大影响。想要准确的评定纱线的外观颜色,就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色仪器,常用的就有色差仪。

色差仪是一种典型的光电测色仪,仿造人眼感色原理制成,具有感受红、绿、蓝3种颜色的受光器,将各自所感受光电的光电流放大处理,得出各色的刺激量,从而获得颜色信号。它可以测出纱线颜色的L*、a*、b*值。Lab色空间就是用L*、a*、b*3个1组的数值来表示任何一种颜色。其中L*表示亮度,取值0~100,值越大,亮度越大;a*、b*有正负之分,+a*表示红度,-a*表示绿度,+b*表示黄度,-b*表示蓝度。用色差仪可以测定任何一种颜色的L*、a*、b*值,根据所测的L*、a*、b*值可以判断不同颜色的差别。另外,色差仪还可以同时测出色度(C)和色调角(H)。

测定方法是:选取表面平整的样品,在将色差仪用白板校正后,将镜头垂直置于样品上,镜口紧扣样品表面(不能漏光),按下摄像按钮,在镜头打出两次光之后,读取数值结束。每个肉样取5个点,每个点重复测定3次。

使用色差仪测定纱线的颜色,不受外界光源的影响,同时得到的数据为连续型数据。色差仪将原始的CIE三刺激值(X,Y,Z)通过一系列数学关系的转换,表示成易于理解的颜色数值,如L*,a*,b*(CIEL*a*b*表色系)和L,a,b(Hunter Lab表色系)等,这样就可以获得纱线颜色的客观量化指标,进而有效管控其颜色品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