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是怎么测白度值和黄度值的?

色差仪作为测色仪器,除了常用的颜色指标测量外,还可以提供白度、黄度、遮盖度及色密度等其他多元化色度指标,满足多样化行业需求。那么,色差仪是怎么测白度值和黄度值的?本文对色差仪测白度值和黄度值的方法做了介绍。

纸张白度值和黄度值测量

色差仪测白度值原理:

光的反射与探测器接收:色差仪内部通常有一个光源,当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样品表面时,一部分光被样品吸收,另一部分光则被反射回来。反射光进入色差仪内部,通过一系列光学系统(如透镜、滤光片等),到达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等)。探测器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强度与反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颜色空间与白度计算:根据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色度系统,色差仪会将测量得到的反射光信息转换为颜色空间(如CIEXYZ、CIELab等)中的坐标值。白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理量,而是基于这些颜色空间坐标值,通过特定的白度公式计算得出。不同的白度公式和标准(如ISO亮度、亨特白度等)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与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以及颜色的均匀性、色调等因素相关。例如,ISO亮度(蓝光白度)主要基于样品对蓝光波段的反射率来计算,而亨特白度公式则综合考虑了颜色在CIELab颜色空间中的亮度(L)、红绿色度(a)和黄蓝色度(b)等参数。

色差仪测白度值方法:

仪器准备与校准:先开机预热色差仪,使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校准数据准确。

样品准备:保证样品表面干净、平整、无光泽差异。对于纺织品、陶瓷等固体样品,直接测量;对于粉末状样品,可将其压制成平整的样片后测量。

选择测量模式:在色差仪上选择白度测量模式。白度的表示方法也有多种,如ISO亮度(蓝光白度)、亨特白度、甘茨白度等,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白度测量模式。

测量操作:把样品准确放置在测量窗口上,按下测量键,仪器测量样品的颜色参数,并计算出白度值显示出来。

多次测量与记录:同样在样品的多个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白度测量结果,并做好记录。测量完成后,妥善保存样品和测量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对比。


色差仪测黄度值原理:

光的吸收与颜色信息获取:与测量白度类似,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样品上,被样品吸收和反射。探测器接收反射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光学系统和滤光片等,色差仪可以获取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光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样品颜色的特征。

黄度值的计算:基于CIE色度学原理,色差仪将测得的颜色信息转换为颜色空间坐标(如CIELab空间中的L*、a*、b值)。在CIELab颜色空间中,a值表示红绿色度,b值表示黄蓝色度。黄度的计算通常与b值以及其他相关颜色参数有关,根据特定的黄度计算公式(如ASTMD1925标准中规定的黄度公式),结合颜色空间坐标值计算出黄度值。该公式一般会强调样品颜色在黄蓝方向上的偏移程度,当b*值越大时,计算得到的黄度值通常也越高,表示样品的黄色调越明显。

色差仪测黄度值方法:

仪器准备:首先确保色差仪已开机并预热稳定,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通常使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校准过程中,将标准白板置于仪器的测量窗口下,按下校准键,等待仪器完成校准操作。

样品准备:对待测样品进行处理,确保样品表面平整、均匀,无污渍、划痕等影响测量的因素。如果是固体样品,如塑料板材、纸张等,可直接进行测量;如果是液体样品,可将其装在透明的比色皿中进行测量。

选择测量模式:在色差仪的操作界面中,选择黄度测量模式。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色差仪,黄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可能略有不同,常见的有ASTMD1925等标准规定的黄度计算公式。

测量操作:将样品放置在测量窗口下,确保样品完全覆盖测量窗口,然后按下测量键。仪器会自动测量样品的颜色信息,并根据内置的黄度计算公式计算出黄度值,显示在仪器屏幕上。

多次测量与记录: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在样品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一般测量3-5次,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黄度值,并记录测量结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