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的测量原理及测色几何角度和观察角度

色差仪是一种模拟人眼看色的工具,其测量视角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角、光源的照射几何角度具有一致性。因此,为了统一颜色测量的观察者角度和几何条件,CIE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本文对色差仪原理及测色几何角度、观察角度作了介绍。

色差仪

色差仪的测量原理:

色差仪是一种通过计算颜色差值来识别和比较颜色的光学设备,其工作机制实际上是对人眼识别颜色过程的部分模拟。在人眼视觉系统中,颜色判断是依据进入眼睛可见光的进行的,这种光线来自物体表面辐射、反射或者物体内部的透射,类似的在一个测色系统中,实际需要分析检测的就是进入仪器检测窗口的可见光。与人类视觉系统使用生物组织视网膜来识别光谱类似;在机器中这种颜色识别功能通常通过感光器件来完成的。人类比对颜色是在大脑中完成的,是对不同颜色信号的比较;色差仪则是在获得样本颜色数值后与记忆体中的颜色数值进行比较。

对色差仪而言,要获得待测可见光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能够反映待测样本颜色特征的光线。在颜色恒常性的部分阐述我们知道,特定环境中观察物体颜色时,依赖于当前光照条件的颜色谱系分布是确定的,但是一旦改变光照背景,机器传感器获得的颜色感应值发生变化,那么颜色的判断就不是恒常的了,这也就是机器视觉不具备颜色恒常性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一个和测量环境无关的颜色谱系空间中获取样本的反射光线,所以测色仪器中都会使用统一的内置光源来刺激物体表面,这样就相当于将所有待测物体都置于一个跟机器相关的系统光照条件下,而这系统光照条件下的颜色谱系分布也是确定的了。

在色差仪内有一个光源,每次测量时,光源使用单色白光多次照射样本,或者使用单色LED分组多次照射样本,在照射的同时使用CMOS感光阵列获得反射可见光的信息,然后经过后期的去噪、平均后获得样本颜色的系统颜色空间坐标值。需要补充的是在色差仪能够测色之前需要将标准颜色库信息装载到色差仪当中,并且使用纯黑或纯白色的系统颜色空间参考点同标准颜色库的标准颜色空间进行比对计算,从而求出两个颜色空间的映射关系,当标准照明体选定时,其是一个常数。

在颜色空间映射参数确定的条件下,一旦测得的系统样本颜色值被计算出来后,就可以在与映射参数计算从而得出和具体机器、硬件系统、光照条件无关的L*a*b*值。所以当系统要测量未知颜色时,这个样本L*a*b*空间坐标值就可以用来寻找最接近的标准颜色;反之,如果查看样本颜色是否符合落在期望颜色偏差的阈值内,则将样本的L*a*b*值与期望颜色的L*a*b*值作为选定色差公式的输入来计算色差距离△E,从而进行色差判断。


色差仪测色的几何角度:

1.D/8°几何结构

积分球是一个中空的金属球,其内表面涂有中等灰色的高反射漫射物质,如硫酸钡或聚四氟乙烯。进入这个球体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都只能从测量孔或光源孔射出积分球。一束光从任意的不通过球心的角度照进积分球,经过球壁的多次反射后会从各个角度照射到样板,最终通过测量孔或光源射出积分球。测量孔是在与法线夹角成8°的位置,由一组光电管构成的探测器。例如三恩时公司的TS7020、TS7030、TS7036等色差仪就是这种结构的色差仪。

CIE没有明确规定积分球的开孔尺寸,只要求所有开孔面积不超过内表面积的10%,因此不同厂家的产品的开孔位置、尺寸及光源入射角度会有区别。与观测孔关于法线对称的地方有一个光阱,关闭光阱时镜面反射成分包含在内,简写作d/8:i(d表示漫反射照明,8是8度角接收,i指包括镜面反射),也可简写作SPIN。当光阱打开时去除了镜面反射,此条件简写作d/8:e,e指去除镜面反射。这种仪器不仅能测量不透明样品的颜色,还可以测量透明样品的颜色。

2.45/0°几何结构

理想漫反射物体对于任意一束光都将以漫反射形式即各方向等效地反射出去,为此入射光和观察者的角度并不重要,不会影响到观察结果,但真实物体表面并非理想漫反射表面,多少都会由于镜面反射成分和表面纹理而造成由于入射光和观察者的几何位置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微小颜色差异。而环形照明则可以消除这种影响,其是以45°环形照明,0°(法线方向)观测的,可以缩写为:45/0:c。由于光路可逆,它与0°照明45°方向环形接收是等效的,该测色几何条件对应的色差仪有三恩时公司的NR145+等。这种结构的仪器是完全不包括镜面反射光的,测得的数据与人眼观察一致,另外这种仪器只能测量不透明样品的颜色。


色差仪测色的观察角度:

标准观察者是一个专有名词,了解颜色体系的发展过程,就不难理解2°标准观察者和10°标准观察者(以下简称观察者)。2°观察者和10°观察者的实质是一组标准观察者的配色函数。这组配色函数是通过一些正常色观察者统计得出的,它与人眼的结构相关。

2°观察者的配色函数是1931年建立起来的,而10°观察者的配色函数是1964年在2°观察者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观察者的视场包含了2°观察者的视场。10°观察者具有更为严密的统计基础,因为它是建立在更多位正常色观察者的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的。

CIE1931-XYZ标准观察者的各个参数,都是适用于 2°视场的中央观察条件(适用1°-4°视场),此视场角下观察物体,主要是人眼的中央凹椎体细胞起作用。故小于1°的极小视场的颜色观察和大于4°的视场颜色观察条件,CIE1931-XYZ标准色度观察者不适用。因此,为了适应大视场的颜色观察,人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又建立了“CIE1964-XYZ 色度学系统”。

在“CIE1964-XYZ补色色度学系统”中观察被测物体,既覆盖了视网膜中心的椎体细胞,也覆盖了视网膜中央凹周围的杆体细胞,它适合于10°大视场。人的眼睛在2°的视场条件下,识别物体颜色的能力较低,在10°的视场条件下,判断颜色的精度和重现性较高。目前颜色测量大多采用,10°的视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