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绸具有天然光泽,色彩柔和而又穿着舒适,这是其它原材料棉、麻、化纤等织物所不可替代的,历来畅销不衰。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性,极易出现色差瑕疵,影响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为了管控真丝绸的颜色品质,就可以使用色差仪。本文介绍了色差仪在真丝绸颜色品质管控中的应用。
真丝绸织物染色色差产生原因:
1.绷挺架的影响
卷染机的卷染,属半浸形式的平幅染色。为了防止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发生纵向起皱,卷染机的两只卷布滚筒下面都各自设置了一只弧形绷挺架。绷架的弧度,根据织物的厚薄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经常随意调节绷架的弧度,久之很容易产生弧度的左右偏差,而且绷架弧度的调节是一件细致的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并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越容易出现这种偏差。绷架弧度的不合适与左右弧度的不均一,都会对染色物的刮液率形成左中右不匀,就很容易产生左中右色差。
2.卷绸张力的影响
对卷染机卷布滚筒的卷绕张力要作好控制,这不但为了防止皱印,还为了防止产生左右色差。在实际运转中,用一只调节手闸来控制两只滚筒的张力,往往难于做到两只滚筒的张力统一。常常会形成一只滚筒的卷绕张力调节合适后,作反方向运转时,另一只滚筒的卷绕张力并不呈一致,不是偏大了,就是偏小了。此时,若对另一只滚筒作重新调整,再反方向运转时,对原滚筒的张力又会发生差异,因此就会产生色差。
3.左右温差的影响
卷染机的左右温度发生差异时,也是产生左右色差的因素之一。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发生左右温度不一的现象。这是因为加热蒸汽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织物上掉落下来的散纤维堵塞日趋严重,导致输出蒸汽管输出蒸汽量的不一,形成左右之间的温度差异。温度不一致,就会导致染色的不均匀,进而导致色差的产生。
色差仪管控真丝绸织物染色后的颜色品质:
目前在国内真丝绸的色差主要是由人眼观察后主观作出评价。色差属于人的一种心理感觉,这当中有一个复杂的视觉心理过程。人对色差十分敏感,正常人眼可分辨约一千万种不同的颜色,一般可识别的商品颜色约有五十万种,但由于各人目光差异大,有疲劳现象和有主观倾向,而且心理、光源、照明条件、背景、试样大小均对色差测定产生影响,目光测量色差其结果往往因时、因地、因人、因条件而异,所以要定量鉴定色差的大小和确定各个属性上的差异程度,目光的这种能力就显得不够理想了。色差仪作为一种“标准眼”,它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1E)推荐的测色原理,采用标准的照明条件和观察条件,排除了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做到“铁眼无私”,从而客观、准确地测量颜色的色度,以及相近颜色之间微小的差别,因而在纺织、印染、油漆、塑料、印刷、皮革等行业获得广泛地应用。色差仪测得的定量数值将日益成为国际上贸身往来通用的颜色语言。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模拟人眼的视觉系统,利用仪器内部的模拟积分光学系统,把光谱光度数据的三刺激值进行积分而得到颜色的数学表达式,从而计算出各种色度指数及对比色后的色差值。色差仪在测量真丝绸的颜色时,通常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CIELAB色度空间,除了得到整体色差ΔE之外,还有三个数据,分别为L、a、b,代表物体颜色的色度值,也就是该颜色的色空间坐标,任何颜色都有唯一的坐标值。其中,L代表明暗度(黑白),a代表红绿色,b代表黄蓝色,△L+值表示偏亮,△L-值表示偏暗,△a+值表示偏红,△a-值表示偏绿,△b+值表示偏黄,△b-值表示偏蓝。通过对这些色度数据和色差值的分析,就可以对真丝绸的偏色情况及色差程度作出评判,进而调整生产工艺,管控真丝绸的颜色品质。用仪器方法测定颜色,不但能够精确、定量地测定颜色和色差,而且比目测法更为科学客观,且不随时间、地点、人员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采用色差仪全面替代目视法测定样品色泽势在必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